《江油乡镇简志》之彰明镇
| 招商动态 |2017-04-05
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
位置境域 彰明镇地处四川盆地第二大平原—江彰平原腹地,位于江油城区东南部,地理坐标北纬31°40′15.03″~31°45′55.07″,东经104°41′52.62″~104°45′7.56″。西临涪江河,西南与青莲镇相望,北与太平镇接壤,东连三合镇和东兴乡,南接龙凤镇,处于城市规划范围内,属江油市工业开发区。行政区域面积23.8平方千米。
建置沿革 古称孟津里,秦为蜀郡地,两汉时归涪县,西晋怀帝永嘉元年(307年)属涪城县。晋武帝自白沙戍迁汉昌县侨置于青莲乡。西魏废帝二年〔553年)迁汉昌县治于今彰明镇,更名昌隆县,镇名治城。唐玄宗先天元年(712年)因避庙讳而改名为昌明县,五代时再因避庙讳而改为彰明县。北宋时彰明镇名双流镇,后更名城厢乡。清道光时为万安团地,清末为城厢乡中一保。民国3年为第一区中一保。民国29年改称治城镇。新中国成立后,1950年3月改名治城乡。1958年11月江、彰两县合并,名治城公社。1981年地名普查时,更名为彰明公社。1983年公社改乡,名彰明乡。1984年11月撤乡建镇。
行政区划 2015年,辖昌明、五龙、福田、南江、北江、金林、明月、长庚8个行政村, 64个村民小组,1个治城社区居民委员会。
环境、资源与人口
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处涪江东岸,其中河谷平坝地区约占辖区面积60%,丘陵地带约占辖区面积40%,平均海拔510米,最高位置常山海拔611米,最低位置福田坝渡口下海拔490米。气候温和,日照充足,雨水足沛,年均气温16℃,无霜期275天,年降水量1100毫米。土质肥沃,主产小麦、水稻,特产附子。宋元符二年(1099年)彰明县令杨天惠所撰《彰明附子记》,记载了彰明附子栽种的悠久历史。
人口 2015年末,全镇总人口18020人,其中农业人口14549人、场镇常住人口3471人,是江油市50万人口大城市建设南部重要组成部分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3人。主要为汉族。
经济发展
2015年,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0.96亿元,规模工业总产值20.96亿元。招商引资3.545亿元,财政收入2907.33万元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.9576亿元,技改投资1.0446亿元。农民人均纯收入14018元。
工业发展 全镇有工矿企业49户,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(水电能源类2户、冶金机械类2户、建筑建材类3户、食品加工类4户、皮革和家具加工类2户、农产品加工1户)。2015年,加快转型升级步伐,推动全镇工业向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现代医药绿色食品“三大产业”方向发展。全年新增江油市江欣农业有限公司、江油市信安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中小企业12户,累计达到34户。依托技术改造,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。完成鑫临附子药业公司GMP认证;鑫临附子药业生产线技改项目、雄飞2万吨精密铸造生产线项目、雄峰电力灾后修建拦水坝项目、和盛农业配方肥生产项目、德华皮革技改升级与厂房建设等6个项目完工投产。德华皮革标准化鞣制生产线、德华皮草展示厅先后建成展示和投产,成为西南首家县级皮草工厂店;建成金谷植物油公司精深加工生产线,大力延伸附子种植加工产业链,把“彰明附子”的种植优势转化成厂品优势,全年实现技改投资1.0446亿元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,打造经济增长点。依托工业园区扩区建设和西部裘革产业城等孵化平台建设,初步建成德华皮草电商店;江油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明月村落户,彰明特产“刨附片”“诗诚酒”“金富泉菜籽油”“水岸居鲜鸡蛋”等全面进驻服务站;“大学生村官”领跑零投资创业,彰明“微商”悄然兴起。
农业特色产业 全镇附子种植面积达540余亩,实现销售收入810余万元;芹菜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,复种面积达2500余亩,实现年销售收入1600余万元;远惠生猪专业合作社按照“生产在家、服务在社”的运行方式,推行“合作社+农户”“合作社+专业户”等模式,成功带动642户农户致富,实现年经营总收入4702.5万元,利润187.6万元。
社会状况
集镇建设 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彰明镇治城社区,设有镇党委、政府、人大、纪委、武装部等机构。辖区有学校、幼儿园、信用社、卫生院、供电所、邮政所、敬老院、加油站等。建有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程控